浏览位置:首页 >> 景观文库 >> 论文研究 >> 阅读全文
"中华世纪坛"的建筑形象语言
【导读】                                        
时间:2006-03-17 编辑:Monica 来源:景观重庆 【朗读】【投稿】【纠错】【字号: 】【关闭

                                                                                 作者:余立

    1998年,我把绝大部分工作时间与精力放在了"中华世纪坛"的设计上,由于施工正在进行,至今这项工作还没有最后完成。 "中华世纪坛"对于我的设计经历来说是一项极为特殊的工程,也是我通过实践对建筑设计感受最深的一次。本想能有一个清闲的时间,把这些感受好好整理一下,也等见到"中华世纪坛"建成后的效果再加评论。由于最近接到《建筑学报》编辑的邀请,才在匆忙中完成此文。

    在人类即将进入新的千年之际,世界各国纷纷修建各种纪念场馆,准备举办庆祝活动,以在世人面前展示各自的风采。为迎接21世纪,展现五千年的文明,改革开放21年后中国的新形象,以及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信念,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建造纪念性景观建筑——"中华世纪坛"(以下简称"世纪坛")。她将是中国在世纪更替之际举办庆典活动的场所和代表中华民族迎接21世纪的形象标志。

    "世纪坛"的总建筑面积为425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有11500平方米。主要功能为城市标志性建筑、城市绿地、 与纪念主题相关的文化配套设施及市政配套设施。项目总创意人是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朱相远先生,由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具体操作,预计建筑的外装修及外部环境在1999年10月完成。

    "世纪坛"的建筑设计中最具挑战性的工作是创造一个建筑形象,这个形象要表达意义重大而又抽象的概念。为此如何准确地运用建筑语言成为设计的首要问题,它涉及到下列具体内容:建筑形象特征的文化属性;场地空间环境的制约因素;造型的视觉震撼力及逻辑性;建筑形象的时代感。这也是"世纪坛"的建筑设计中最有介绍价值的内容。

    一、 对建筑语言的理解

    在整个设计来说,我最关心的是设计观念是否更新。因为衡量建筑设计实践价值的最根本的内容是设计观念,而设计观念直接反映在建筑师对建筑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上。回顾一下我们的建筑语汇的选择标准的变化,就可以发现我们的设计观念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通常是社会观念的变化,以及新建筑材料,新建造工艺的出现和应用,对个人来说也包括对被认为成功的设计实例的模仿。在这种变化中,有些东西很快会直接成为建筑师词库中的新内容。正象语言学家佛兰克(Frank ,1966)所说,人类通过大脑, 表达能力和借助其它表现手段能够创造符号。这些符号被接受为信号的组合模式,而这种组合模式被定义、被命名、被贴上标签。在人们创造符号的过程中,符号被赋予人们共认的涵义。

    建筑物被赋予的象征意义,特别是政治涵义一般都不是建筑师决定的。建筑师只不过是用建筑的语言来表达这些意义或涵义,类似电影导演把一个别人写的故事搬上银幕。然而在中国对电影语言及其它视觉艺术种类语言,如绘画、雕塑、舞蹈等的探讨比对建筑语言的探讨更系统、更深入、更有社会基础。我们知道建筑艺术要比上述各类艺术所涉及的因素复杂得多,除建筑形象审美的内容本来就更抽象外,还有诸多其它价值标准,而且也不是每幢建筑都要通过其形象来讲述一个具体的"故事"。

    要完整准确地定义建筑语言是复杂的问题,"世纪坛"的设计过程中也没有时间澄清这个概念。对"世纪坛"的设计来说,就是把建筑语言单纯地理解为是一种用于表达意念的工具,它包括建筑语汇和构成模式。

    建筑语汇是指由建筑构件、材料、以及构件的存在方式构成的建筑符号;构成模式是指建筑符号的组合及变形规则,建筑构件形成的规律和组合的模式。

    二、 文化属性

    在这里谈及建筑语言的文化属性是因为"世纪坛"的设计任务明确规定它应成为代表中华民族迎接21世纪的形象标志,展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及民族复兴的信念。"世纪坛"的建筑形象特征应有其鲜明的文化属性,它应是中华文化的产物。

    为证实对"世纪坛"建筑语言文化属性的观点,在此引入以下一些有权威性的关于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出自于传延及社会意识发展,并经过提炼的习俗。(Cayne, 1989)"; "文化被认为涵括人类所有的行为模式以及被人类改变的物质世界。(Levy, 1965)";"文化作为世代繁衍的生活模式,不管它是明确的还是含蓄的,不管它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或是无理的,它时刻存在并成为人们举止的潜在规范。(Kluckholn & Kelly, 1945)"。

    建筑艺术作为一个文化门类时刻受到社会意识和物质文明的影响,"世纪坛"建筑语汇的形成主要通过两种手段:一是明确哪些传统观念仍然是我们举止的潜在规范;二是鉴别哪些传统建筑形象特征仍然是我们对建筑进行分类的潜在标准。

    中国人在过去五千年不断探索的积累中逐渐形成了对宇宙,对时空的独特认识与理解。"天人合一","阴阳乾坤",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这个观念被公认为对当今的中国人的思维有着巨大影响,被普遍接受为民族理念的精髓。 "世纪坛"主体建筑上部的47m直径的旋转体就是表现这一理念的建筑语汇。后来它被朱相远先生称为"乾",围绕它的部分被称为"坤"。转动的"乾",象征"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稳固,环抱的"坤",象征"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旋转乾坤也寓意着天地对立统一,宇宙变换轮回。

    回想起来,在十年前一次与一位朋友一起参加的《Japan Architecture 》国际设计竞赛中就曾使用类似的建筑语并获奖。

    那是一个100m直径的旋转体构成的高速轨道交通工具的站台,主要表现动与静的相互对立相互转换关系, 我们把设计立意归结为"喻动于静,喻静于动。"

    "世纪坛"作为建筑物的名字为寻找贴切的建筑语汇提供了明显的线索。"坛"是中国特有的建筑形式,在北京曾有八个"坛",天坛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对"世纪坛"的主体建筑形式影响最直接的是天坛的寰丘。"坛"一般不是单一的建筑物,而是建筑群组。寰丘是天坛建筑群中最有特点,也是最重要的建筑物,是举行仪式活动的主要场所。寰丘的三层基座的构成形式被用作"世纪坛"的主体建筑的语言构架,但"世纪坛"的每个对应部分都根据需要被不同程度地或不同的方式地变形,只是在变形中保持每个部分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 来自场地条件的制约因素

    "世纪坛"作为一座具有特定纪念意义的景观建筑,其设计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来自场地的因素对建筑语言的运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世纪坛"位于北京军事博物馆与中央电视台之间的东西宽约90m, 南北总长450m的狭长地段,除去两边各20m的道路用地, 红线内用地宽度只有50m,其间东西两边还要各留6至7m的绿化,只在玉渊潭公园南门广场处宽度增加到130m。

    "世纪坛"的建筑性质要求我们在衡量其尺度时,更应将它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作为判断的标准。从长安街临街尺度来看,东边的军事平博物馆,西边的中央电视台及梅地亚中心,都具有相当体量,对周围有众多高大建筑物的场地来说,"世纪坛"建筑的视觉感受,受到极为不利因素的影响。在设计中,"世纪坛"主体建筑被布置在玉渊潭南路的北侧,使长安街到玉渊潭南路之间的300多m进深的空间成为其前广场,以增加其无法通过体量得到的空间地位。使"世纪坛"建筑形象完整地展示给来自长安街的行人。 同时它的对称布局也加强了与从西客站向北延伸新城市轴线的关系。

    "世纪坛"是在一个狭小的T型用地中建造的,视点的范围有限。 考虑到人们在不同位置上,通过视觉从建筑造型上得到信息的内容不同。设计中的建筑语汇根据各种因素被分成不同层次。每个层次上都不会集中太多的语言元素,也不会留下空白。这些层次的划分如下:建筑轮廓线、体量组合及光影、色彩质感、建筑外饰面划分。这样的分层做法有助于控制建筑语汇的选用,。即使建筑语言既不繁琐堆砌,又不枯燥乏味。

    四、 感染力与逻辑性

    这里有必要简单说一下建筑语言的感染力与逻辑性。之所以把这两点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在设计实践中人们经常只看重建筑形式的感染力,而忽略它的逻辑性。

   "世纪坛"是一个重要的纪念性景观建筑物,建筑语言的感染力对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象一首诗用文字打动人的心灵,"世纪坛"要通过抽象的建筑形象来撞击人们的视觉感受。加大建筑构件的绝对尺寸是一个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手段,由于场地条件的限制,建筑不易向高发展,设计中只能把横向尺寸尽可能作大。270m的甬道长度和85m主体建筑的基座直径是现实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极限,而且是经过多方努力才得以实现的。赋予"世纪坛"感染力的一个最重要语言元素是那个47m直径的旋转体——"乾",以及它与"坤"的尺度关系。"坤"的倾角45O退台是为了保证"乾"的视觉效果,"乾"的倾角19O的上人顶面是让旋转效果更显著,一个斜面的旋转要比平面的旋转给人的感受强烈得多。斜面上的小平台除具有表演功能外,主要起视觉定位作用,它是斜面及圆心的参照物。另外20m高的指针也是为加强视觉效果而设计的,指针没有被没在圆心,是想让它在旋转时产生位移,把旋转的效果反映在建筑的制高点上。后来有人把它看成是日晷,这纯属巧合。

    这里建筑语言的逻辑性是指所选择的建筑语汇与形象表达内容的一致,与建筑物质的构成的合理关系,以及语汇选择标准的统一。第一个问题在前面已经谈到,另外两方面的问题也是"世纪坛"设计的重要内容,设计中对建筑语汇进行了反复筛选及精简,并避免建筑形象违反建筑物质构成规律以及语言自相矛盾的现象。

    五、 创造新语汇

    创造新的建筑语汇一直是我在建筑设计实践中追求的目标, 在"世纪坛"的设计过程中有过这个念头。但每当这个念头出现时, 随之而来的是两个难以解答并难以回避的问题,而这两问题我现在无法用"世纪坛"的设计结果来回答。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定义新的建筑语汇。严格地说我们常见的那种把已有的建筑构件或符号简单变形或重新组合不应被算作创造新建筑语汇。新语汇应该是伴随着观念的更新而出现的,它应能准确地表达相应的新观念,比如说,"新建筑五点"、玻璃幕墙等都曾是新建筑语汇。第二个问题是所创造的新建筑语汇有多大存在价值或是否能被广泛接受,这主要取决于建筑师的设计观念的更新是否有社会基础。

    "中华世纪坛"从很多方面来说都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建筑,有关建筑语言的尝试是根据其特定的设计要求而进行的所采用的建筑语汇不一定有直接借鉴的价值。"中华世纪坛"建筑设计最有意义的工作是尽建筑师的职责,为特定的表现对象努力寻找或创造适合的建筑语汇,同时也提醒同行们: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语言体系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施工图设计主要人员:

    总设计师:  余立

    副总设计师:  邓元庆

    项目负责人:李宏阳  杨海鸥

   建筑: 石向阳  虞晨

   结构: 韩平

   设备:杨佳  尚武强

   电气:施骏

   效果图供稿:晨光荣耀

   作者单位:中华世纪坛组委会 世纪坛正面效果图

   1. 总平面 2. 剖面 3.坛体屋顶平面 世纪坛夜景效果

 



网站申明
本网刊登所有内容的宗旨在于打造传播与分享知识的平台,本着“传播知识、提升价值、美化生活”的理想服务大众。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原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人不能非法拷贝和传播,更不允许作为商业用途。
本网刊登所有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它内容在于更好、更全面服务受众,不保证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
本网保留网站的其它所有权利。所有与本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负责,本网不对其内容或形式承担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如对本网的内容有疑义或对您造成损害,请您速与我们联系,必将及时处理。
相关内容
今日导读
推荐专题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景观360 图片专题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关于我们 | 网站广告 | 行业服务 | 媒体合作 | 服务条款 | 隐私申明 | 诚征英才 | 联系我们
实名网址:城市规划网 网络实名:山地城市规划 山地城乡规划 与我们沟通:意见反馈 网站意见讨论区
版权所有 © 重庆本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06003463号 法律顾问:重庆中豪律师事务所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